发布日期:2019-09-04 00:00
食品级304不锈钢和304不锈钢的区别一、认证不同 食品级不锈钢是指符合国家GB 4806.9-2016标准认证的、真正可以与食品接触而不产生身体危害的不锈钢材质,符合国家最新GB 4806.9-2016标准认证的不锈钢材质才能算是食品级不锈钢。食品级304不锈钢所谓的食品级并未经过国标认证,而304不锈钢广泛用于工业,对人体影响不可知。
二、含量不同 食品级不锈钢和不锈钢304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中所含的有害元素的含量。 食品级不锈钢的所含的有害元素的含量必须达到低于国家标准的范围,而非食品级的一般主要用于工业或者民用。有害元素主要含有硫、磷、铅、6价铬等。 具体的理化指标如下: 项 目 奥氏体型不锈钢铁素体 马氏体型不锈钢 铅(以Pb计),mg/L 4%乙酸浸泡液中 ≤1.0 1.0 。 铬(以Cr计),mg/L 4%乙酸浸泡液中 ≤0.5 镍(以Ni计),mg/L 4%乙酸浸泡液中 ≤3.0 1.0 。 镉(以Cd计),mg/L 4%乙酸溶液中 ≤0.02 0.02 。 砷(以As计),mg/L 4%乙酸溶液中 ≤0.04 0.04 。
注:浸泡条件均为煮沸30min,再室温24h。
食品级不锈钢的铅含量比一般不锈钢要低得多。一般304不锈钢不是食品级的,特殊加工过的是食品级的。各种存放食品的容器和食品加工机械应选用奥氏体型不锈钢(1Cr18Ni9Ti,0Cr19Ni9, 1Cr18Ni9)。各种餐具:应选用马氏体型不锈钢( 0Cr13,1Cr13,2Cr13,3Cr13) 。
当不锈钢制品在使用中迁移的重金属超过限量时,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不锈钢炊具生产,需要在防腐蚀和安全之间寻找平衡。如果镍、铬含量高,防腐蚀功能增强,但随之带来的镍、铬析出量也会加大,意味着安全风险的加大。正因为如此,《不锈钢制品》(GB9684-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炊具中铬、镉、镍、铅等多种重金属的析出量指标作出了严格规定。为什么国家标准不规定锰的迁移限量(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未规定)?一个原因在于,随着不锈钢中锰含量的增加,伴随的是炊具耐腐蚀、不生锈等功能的损失,一旦锰含量高到某个值,这种产品就不能用作炊具或者不能叫不锈钢炊具了。但即使这么高的锰含量,一般也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所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虽未对锰含量作出规定,但明确指出,食具容器的主体部分,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不锈钢材料制造。食品级不锈钢就是符合GB9684标准的不锈钢。304不锈钢是一种很常见的不锈钢,业内也叫做18/8不锈钢。它的抗腐蚀性能要优于 430不锈铁,耐腐蚀耐高温,加工性能好,因此广泛使用于工业和家具装饰行业和食品医疗行业,例如:一些高档的不锈钢餐具,浴室厨房用具。304 是一种通用性的不锈钢,它广泛地用于制作要求良好综合性能(耐腐蚀和成型性)的设备和机件。为了保持不锈钢所固有的耐腐蚀性,钢必须含有17%以上的铬,8%以上的镍含量。 |